村改社区党建须“跟得上”

转载自tougao.12371.cn

党建引领 乡村振兴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强调,要加强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和改进社区工作,让老百姓体会到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始终在人民群众身边。当前,村改社区是推动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从农村向城市转变,有序推进城镇化的必然选择,也是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的重要内容。然而,不少村改社区党组织还未能适应城镇化带来的新形势新变化,党建出现“跟不上”“慢半拍”现象。必须在村改社区党建工作上再加把劲、跟上趟,更好地顺应时代发展、服务党员群众。
紧跟城市步伐,让功能定位“转”过来。
传统村委会的职能主要是管理本村事务,面向本村村民,以及对村经济组织进行管理,而城市社区的职能主要体现在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上,对经济组织不再进行统一管理,服务对象不再只是原来的村民,还要面向外来流动人口。而村改社区党组织由于行政村管理的惯性,工作职能没有及时进行重新调整和定位,工作重点和中心的转换缺乏主动性,无法按照社区的要求对社区进行有效管理。唯有与时俱进,方能稳中求进。村改社区党组织要根据城镇化发展趋势,理顺社区经济合作社与党组织的关系,建立“经社分离”的社区治理模式,根据村改社区后产业结构、居民组成的变化,以居民尤其是外来人员的工作性质、年龄结构、居住地等客观情况为基础,设置功能性党支部或党小组,建立和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发挥党组织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不断提升党组织的认同性和亲和力。
紧跟发展步伐,让基层组织“密”起来。
随着村改社区外来人员数量持续增多,很多新建住宅小区未能及时跟进建立党组织,仅靠小区物业公司进行管理,一些新建安置小区党组织有名无实,长期不开展党的活动,沦为“空壳”;另外,社区内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催生出大量“两新”组织,而社区党组织工作跟进不及时,致使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两个覆盖”出现空白。如何更好地织密党的组织体系,发挥村改社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应该创新党支部设置方式,对党组织设置情况进行全面摸底、深入排查、建立台账。根据实际情况,聚焦新建小区等重点区域、“两新”组织等薄弱领域,采取单独建、联合建、区域建、挂靠建等方式,因地制宜、合理设置党组织,推进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实现哪里有党员、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党的活动。同时,对组织生活不正常或作用发挥不明显的党组织,该调整的调整、该撤销的撤销,推动组织设置更加科学。
紧跟党员步伐,让教育管理“活”起来。
当前,村改社区党组织普遍延续“墙上党建”、读报念稿等传统做法,对多媒体技术、手机网络平台等新方式数量庞大,市场经济意识冲淡了部分党员的组织观念,“口袋党员”现象日益突出,组织生活不正常不规范问题严重。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党的先进性是通过党员的先进性表现出来的。村改社区党组织要顺应城镇化过程中党员年轻化、生产生活方式多样化、流动加剧的趋势,转变只管理“村籍”党员的惯性,搭建社区流动党员服务站,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方式,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和平台,建立针对性、实用性、开放性的党员教育培训体系,准确把握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党员的学习需求,提供富含党味、符合口味、体现风味的党性教育,让组织生活更加“鲜活”,切实提升党员教育活动质量,不断激发党员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