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编自中民社会救助研究院《居家社区养老紧急救援服务发展研究报告》,作者为宋宗合、孙晓兰、李坚、贾健明。
一、概念
居家社区养老紧急救援服务是指在政府主导下,以家庭为基础,以新技术为支撑,以居家养老的老年人的安全需求为导向,由政府和社会力量依托社区,在居家养老的老年人遇到突发紧急情况时为其提供的应急救援服务,是我国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而言,从居家社区养老紧急救援服务提供者角度,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社区、家庭共同为老年人提供紧急救援服务,保障老年人居家安全。从服务内容看,居家社区养老紧急救援服务应当包括医疗急救紧急救援服务、日常就医陪诊、生活应急帮助服务、日常安全关爱服务、为防止走失、意外发生的位置及健康体征智能监测服务。从服务提供方式看,居家社区养老紧急救援服务应当以新技术为支撑,通过智能服务平台,整合120急救医疗资源、社区助老资源、家庭照护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建立个人健康档案、防走失、远程关怀、24小时自动值守报警等服务,从而实现线上、线下居家社区养老紧急救援服务供给,保障老年人居家安全。
二、问题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机能的衰退、心理状态的变化和社会功能减弱,慢性病发病率升高,自身控制环境的能力下降,使他们成为意外伤害发生的高危、脆弱人群。根据2017年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数据,多数人死亡地点是在家中。老年人也不例外,由于身体机能退化,行动不便,多数老年人喜欢待在家里,家中成为老年人疾病突发、意外伤害的主要场所。因此,在居家场景下,针对老年人尤其是空巢老年人,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技术产品和服务流程、提供高效、便捷、经济的救援服务,是紧急救援工作的重点。
老年人整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2018年我国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约有1.5亿,占老年人总数的65%。65岁及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较高。总体上,65岁及以上老年慢性病患病率从1993年到2008年呈逐渐上升趋势,且患病率都在50%以上,患病种数较多,常年会服用多种药物维持身体状态,老年人记忆力衰退,可能会错误服用药品,在用药方面存在很大的安全问题。与此同时,由于老年人对慢性病重视程度不够,在疾病初期的时候并不在意,导致慢性病逐渐演化成严重疾病,一旦得不到及时救治而致病情延误,会威胁老年人的生命安全。
65岁及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
1993年 1998年 2003年 2008年 |
大城市 82.16% 89.3% 87.49% 97.58%
中城市 77.55% 76.82% 73.39% 81.34% 小城市 75.76% 63.72% 62.65% 65.95% 农村 39.82% 35.51% 39.17% 52.39% |
根据2012年全国疾病监测系统调查数据显示,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因意外事件造成的死亡率为264/10万。其中,因跌倒造成死亡的占比为22.34%,溺水、中毒意外死亡各占5.68%、10.23%。
65岁及以上老年人意外伤害死亡率(1/10万)及构成比(%)
死亡率 构成比 |
|
三、需求
老年人居家社区养老过程中对日常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紧急救援、精神慰藉等方面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需求,而紧急救援关系到老人的生命安全,是所有需求当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需求。无论老年人的健康与否、收入多少、年龄大小都有可能突发疾病,面临意外伤害的风险,全体老年人都需要紧急救援服务,保障居家养老安全。
空巢独居老人由于子女不在身边,一旦突发疾病,老人自己可能无法有效拨打紧急求助电话或拨打急救电话后无法清晰地表达家庭住址、疾病状况等院前医疗急救的重要信息,这些现象导致空巢独居老人猝死家中甚至很久才被发现的新闻事件频频报道。另外即使空巢独居老人可以顺利呼出求救电话,在紧急情况下也很难临时找到合适的人或者服务单位协助120接车、陪诊看病、办理各类住院手续,需要居家社区养老紧急救援服务中心人员提供医疗紧急救援服务。
老年人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身体健康与否是人们最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年龄大、身体状况差,老年人在突发疾病时,多数情况只能依靠自己拨打120急救电话,对于高龄老人、精神状况较差的老年人来说,疾病突发是最致命的。因此政府在建设居家养老紧急救援服务体系时,首先应该考虑老年人身体健康问题。老年人对居家养老紧急救援服务存在医疗紧急救助、生活应急帮助、日常就医陪诊住院陪护、安全关爱、防走失定位等需求。
四、供给
我国老年人居家养老紧急救援服务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在推动居家社区紧急救援服务建设方面,国务院及各部委出台《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全国老龄办发〔2008〕4号)、《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等政策文件。围绕紧急救援呼叫器、安全援助服务、健康监测、异常预警等制定居家社区养老紧急救援服务宏观指导文件,推动居家养老紧急救援服务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整合,促进居家养老紧急服务体系建设,满足老年人居家养老安全的需求。自2008年我国开始推动居家养老紧急救援服务建设,至2019年提出到2022年居家养老紧急救援服务系统普遍建立的目标。居家养老紧急救援服务内容从单一的紧急救援扩大到异常预警、健康监测、紧急救助呼叫的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
老年人出现紧急状况多发生在家中,但是由于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居住分散,在家中发生意外不易被发现,往往因得不到及时的救治而导致严重后果,因此,紧急救援服务被视为居家养老服务中的关键一环。目前,我国居家养老紧急救援服务总体上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居家养老紧急救援服务走在前列,通过“紧急医疗救援呼叫器”、“安康通”、“援通”、“平安通”等服务平台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紧急救援服务。四线、五线城市仍然通过传统的方式,老年人联系社区或者自己拨打120医疗急救热线。
经过多年探索与发展,居家养老紧急救援服务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也存在政府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小、财政效率低、覆盖范围狭窄、技术支撑不足等问题,导致居家社区养老紧急救援服务发展滞后。
五、建议
由于受经济、技术、政策等方面的制约,我国居家社区养老紧急救援服务发展滞后且进程缓慢。为了解决老年人的居家社区养老紧急救援服务刚性需求,应该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以互联网+新技术为支撑,以困难老人群体为重点,以社区智慧养老平台为依托,以政府购买服务为抓手,以多元供给为格局,以老年人及家庭自救为防线,建设“全覆盖、普惠式”的居家养老紧急救援服务体系。完善老年人居家养老紧急救援服务,兜牢、织密老年人紧急救援“安全网”。
政策方面——
首先,建议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出居家养老紧急救援服务框架,明确紧急救援服务内容模块设置,进行分类管理,提高居家社区养老紧急救援服务的可操作性。扩展对现有重点服务对象的评估维度,从经济维度、居住维度、健康状况维度、老年能力维度和赡养人能力维度等多维度进行评估,尽量不遗漏地将有需求的弱势老年群体纳入到紧急救援服务保障对象群体中来。
其次,建议建立统一的老年人居家养老紧急救援的服务标准和规范,将紧急救援服务纳入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体系,加强紧急救援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出台紧急救援服务人员培训以及考核标准,为紧急救援服务人才提供持续性、针对性和示范性的职业培训,提高其综合能力和业务素质。
第三,紧急救援服务与各地120急救中心的院前医疗急救工作息息相关,建议民政和卫健部门在沟通和协调的基础上,丰富和深化地方120急救工作的外延和内涵,加强卫健医疗急救服务与民政养老服务的业务联系,建立技术平台之间的联动机制,打通“医”与“养”联动的堵点。
由于居家养老紧急救援服务具有兜底保障性,具有紧急性、分散化、多样性等特点,居家养老紧急救援服务机构运营成本较高,政府应该出台购买服务政策,为居家养老紧急救援服务机构提供资金支持和场地支持,促进居家社区养老紧急救援服务的发展。
技术方面——
新一代的居家养老紧急救援平台至少具备如下四个特点:
一、紧急救援平台可与当地120急救中心等院前医疗单位联动。实时多方共享呼救者信息,系统可以实现24小时自动值守,为120急救中心、养老服务单位、老人子女亲友等同时提供告警。如有需要,也应当与当地119、110等系统实现联动服务、信息实时共享和实时告警。
二、紧急救援平台的架构设计应当容纳政府购买服务活动中的多方用户共同参与紧急救援工作。信息平台应该为政府购买服务的政府采购方、社区参与方、老年人评估方、各类服务提供方、服务监管考核方等提供端口,按照工作流程多方参与使用。
三、紧急救援平台的架构设计应当面向全社会开发,为老年人(主要是其子女等亲友)提供信息实时注册、异常预警和24小时自动值守、告警服务。实现普惠养老服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以低成本实现全社会普遍参与的“家庭自助、邻里互助”的养老紧急救援新局面。
四、紧急救援平台应广泛对社会各类呼叫终端开放,不受限于专用呼叫器。这样才能将全社会有需求的老年人家庭纳入到紧急救援安全网络中来,最大限度地保障老年人的生命安全。
社会参与方面——
建议整合医疗急救单位、养老服务单位、社区、社区志愿者、家庭等各方资源,实现养老紧急救援服务的多元供给。
第一,居家养老紧急救援服务,建议首先应与120等院前医疗急救单位取得合作。医疗急救是老年人的刚性需求,但是绝大多数养老服务单位不具备医疗服务或医疗急救的资质和能力。因此,在老年人紧急救援服务中,医疗急救单位的参与是不可或缺的。
第二,建议按街道(至少按县区)招标签约不同的紧急救援服务单位,或统一招标签约一家紧急救援服务单位,但由其组织各街道、社区养老服务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紧急救援服务并建立社区组织的准入和退出机制。一方面,社区社会组织长期扎根基层,对社区老年人的各方面情况都比较熟悉,比较容易得到老年人的信任,紧急情况下工作容易开展;另一方面,有助于大力培育基层社区社会组织,引入良性竞争机制,提高服务质量,赢得老年人的信任。
第三,社区也应参与居家养老紧急救援工作,发挥应有的作用。社区可协助紧急救援服务单位首次上门探访老人,并帮助老人注册入网。社区也可通过安全教育提高老年人安全意识,对老年人的居家安全进行上游干预。社区也可发挥基层党员、志愿者、网格员的作用,对老年人进行上门安全关爱服务,排查老年人的居家环境安全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降低意外伤害事件发生的概率。
第四,家庭要发挥作用。除了为老年人家庭成员提供技术保障使之参与紧急救援工作之外,建议加强全社会的紧急救援知识普及,切实提高老年人及家庭成员的自救互救能力,使之学会处理险情,能够沉着冷静应对突发紧急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