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区委社会工委区民政局,区文明办、团委,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有关单位,各志愿服务组织: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动员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科学有序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会同首都文明办、团市委、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制定了《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社区防控志愿服务工作指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
附件: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社区防控志愿服务工作指引
中共北京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
北京市民政局
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
北京市志愿服务联合会
2022年5月17日
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社区防控志愿服务工作指引
一、服务原则
(一)坚持统筹协调。参与社区疫情防控的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应在属地党委政府的统一指挥和调度下,依法、科学、有序开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务。
(二)坚持安全防护。坚持“安全第一”,严格落实对在岗志愿者的防护措施,开展岗前培训。坚持量力而行,科学设计志愿者岗位,合理设置志愿者服务时间。
(三)坚持需求导向。结合党政要求、群众所需、志愿者所能,确定本社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的重点和内容。
二、服务流程
社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依据志愿者参与流程,分为三个阶段:
(一)服务前计划。在志愿者上岗服务之前,做好志愿服务计划和动员工作。社区可以依据疫情防控要求进行志愿服务的总体规划,将具体工作任务进行细分,结合社区居民需求和工作要求开发志愿服务岗位。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和社区居民参与疫情防控,储备志愿者队伍。
(二)服务中管理。在志愿服务开展过程中,做好志愿者的服务管理工作。服务前,社区要做好志愿者岗前培训,提供志愿者安全防护和必要保障。服务过程中要做好引导与管理,确保志愿者能够安全、有序、合规、有效地服务好群众。
(三)服务后成果转化。在志愿服务活动结束后,及时进行志愿服务成果转化,总结推广志愿服务成功经验,大力宣传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形成积极正能量,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三、服务指引
(一)如何开发志愿者岗位
志愿者岗位的设定是志愿者招募工作的基础,开发岗位有两个步骤:
1.调研需求。社区可以根据已掌握的本社区居民基本情况,密切关注特殊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身体状况、心理及精神状态,动态完善服务需求台账。
2.岗位开发。社区可以自行开发志愿服务岗位,也可以整合专业力量,建立“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协同机制,为社区提供志愿者管理支持,协同开发志愿服务岗位,明确岗位要求、服务内容、岗位数量等。
(二)如何招募志愿者
可以通过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动员社区各方力量,依托社区居委会及其下属委员会、志愿服务组织、社会服务机构等治理主体开展志愿者招募动员。可以通过社区微信群、“志愿北京”平台等线上、社区公告栏等线下渠道发布本社区疫情防控志愿者招募公告,明确志愿服务项目情况,志愿者需求数量、岗位要求和报名方式等。鼓励通过“志愿北京”微信小程序(附件1)发布项目、招募志愿者,项目可统一命名为“XX社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项目”。
志愿者的来源:
1.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下沉干部及职工、因疫情就地转化的在职干部、职工等;
2.社区党员和退役军人、网格员、协管员、街巷长、“小巷管家”、楼门院长、居民群众等;
3.新就业群体(如快递员、外卖员等),“志愿北京”平台上注册志愿者等。
(三)如何确定志愿者服务内容
根据疫情和防控形势,本市划分了疫情防控封控区、管控区和防范区,建议处于不同类型区域的社区在使用、安排志愿者工作时有所侧重。
1.封控区要求实行“区域封闭、足不出户、服务上门”。建议根据社区需要调配志愿者参与“物资配送”、“防疫消杀”等工作;协助社区为老弱病残孕等困难群体提供帮助。
2.管控区要求实行“人不出区、严禁聚集”。建议根据社区需要调配志愿者参与“社区值守”、“核酸检测”、“协同流调”和“信息管理”等服务;协助社区帮助困难群体开展邻里互助。
3.防范区要求实行“强化社会面管控,严格限制人员聚集”。建议社区充分储备各类志愿者,建立联络机制,在情况紧急时能招募到足够的志愿者协助社区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社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内容,大致分为如下十类:
1.核酸检测:通过电话、微信、“大喇叭”、逐户通知等方式做好核酸检测工作预告,参与场地布置、人员组织、秩序维护、排队引导、信息查验、检测登记等工作。
2.社区值守: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卡口及重点位置的值守工作,对进出社区的居民开展卡口值守、出入登记、扫码测温、查验核酸记录等工作。
3.物资配送:协助负责居民生活保障供应物资配送到家“最后一百米”服务,各类保供食品、药品及生活必需品物资配送到社区门口后,及时分拣、整理和无接触配送到居民家中。
4.信息管理:协助社区工作者开展人员排查、大数据流调筛查等工作,协助整理疫情防控相关数据信息,开展本社区居民供需信息对接,以及其他相关信息管理工作。
5.政策宣传: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多种手段,协助社区开展疫情防治健康知识宣传,使居民充分了解疫情变化、防控知识,引导群众关注权威发布,提高文明素养和防护意识,不信谣、不传谣。
6.防疫消杀:协助做好公共区域重点部位的防疫消杀、社区环境卫生整治、垃圾分类处理等工作。
7.治安维护:在社区秩序维护方面,协助社区开展治安巡逻、矛盾纠纷调解等工作。
8.特殊人群服务:发挥专业志愿者力量,以空巢老人、孕产妇、婴幼儿、困难人群、残疾人士和心理障碍人员为重点,细化梳理具体需求,提供精准服务。
9.精神慰藉:招募有心理咨询或专业社会工作从业经验人员及医务工作者作为专业志愿者,提供心理疏导、压力缓解、个案服务等志愿服务,缓解群众焦虑和恐慌情绪,增强战胜疫情信心。
10.其他:根据疫情防控需要,配合社区开展其他疫情防控志愿服务。
(四)如何做好志愿者的服务管理
1.岗前培训。社区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志愿者通用培训(附件2)和岗位培训,有条件的可委托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志愿服务组织开展。培训内容可包括疫情防控通用知识、志愿服务岗位职责、服务规范等。坚持“不培训不上岗,培训不合格不上岗”的原则,提升志愿者防疫意识和技能。
2.在岗服务。社区可以建立志愿者微信群进行工作对接及调配,将志愿者匹配到合适的岗位,及时协调解决志愿服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可引入专业社会工作者,为志愿者提供服务督导。
3.保障激励。《北京市志愿者服务管理办法》中明确“居(村)民委员会应当在社区公益事业专项补助资金和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经费中安排一定比例资金,支持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和社区志愿服务队伍的培育发展”。在疫情防控中,应加强对志愿者的关心关爱,社区应为志愿者提供必要的安全防护等基本保障,志愿者服务时间原则上每天不超过8小时。在“志愿北京”平台实名注册的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能享受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服务结束后,社区应及时为其记录志愿服务时长,对于优秀志愿者应给予激励。属于《北京市志愿服务促进条例》规定情形的,应当在服务前与志愿者签署志愿服务协议。
(五)如何做好志愿服务成果转化
1.培育骨干人才。充分挖掘和发挥社区能人和志愿者的作用,促进志愿者在服务中成长,储备社区志愿服务力量,培育社区志愿者队伍,促进志愿服务常态化发展。
2.规范服务管理。鼓励志愿者交流心得体会和改进建议,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志愿服务流程,提高志愿服务效能。
3.宣传先进典型。深入挖掘社区疫情防控志愿者先进典型事迹,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广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附件:1.社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项目微信小程序发
布指南
2.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志愿者通用培训目录
附件1
社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项目
微信小程序发布指南
1.搜索微信小程序“志愿北京”或扫描下方二维码打开“志愿北京”微信小程序,在登录页完成志愿团体注册登录(注册后需要审批)。已注册志愿团体可直接输入账号、密码登录。
2.登录后在志愿中心页面,点击“我的项目”,然后点击“发布新项目”,进入项目信息填写页面,按要求填写各项信息并提交,即可完成志愿服务项目发布。
3.志愿服务团体项目发布成功后,志愿者可以通过小程序查找到相关项目(未登记的志愿服务组织发布项目,需要联络团体审批通过后,志愿者才能查找到该项目),报名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志愿北京”微信小程序二维码)
附件2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志愿者通用培训目录
一、防护篇
1.如何正确穿脱防护用品
2.如何正确佩戴口罩
3.如何正确脱戴一次性手套
二、权益保障篇
1.如何做好志愿服务管理
2.如何使用信息平台管理志愿服务项目
3.如何申请身边的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项目
三、应知应会篇
1.什么是志愿者
2.什么是志愿服务
3.如何进行有效沟通
4.如何服务特殊群体
5.哪些事情不应该做
四、应急预案篇
1.如何做好社区应急志愿服务
2.特殊风险提示
3.针对疫情期间的独居老人,社区可以做什么
五、疫情防控知识篇
1.核酸检测注意事项
2.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的划分和管理
3.安全度过疫情防控关键期的文明习惯
(详情见“志愿北京”微信公众号,https://mp.weixin.qq.com/s/qHhh11AeN6Cjhe2rgAqI0Q,根据疫情防控要求更新相关内容,可关注“志愿北京”微信公众号和网站通知公告栏最新发布信息)
中共北京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北京市民政局办公室 2022年5月17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