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社区》5月下 戴义祥 陈辉

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三孝口街道龚湾社区龚大塘小区建于上世纪80年代末,辖区有居民楼10幢、住户350户、居民 960人。尤其是市重点高中、商业区坐落于该小区周边,辖区租房户占比达25%。作为敞开式“三无”小区,龚大塘小区内路面凹凸不平,拆违后留下许多残垣断壁,影响居民的安全出行。下水管道老化堵塞严重,经常污水漫溢,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由于小区的开放式结构,车辆乱停放现象严重,并存在偷盗现象,导致小区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存在隐患,同时也给城市管理和文明创建带来一定的困难。
为了给龚大塘小区居民营造一个舒适、安全的小区环境,三孝口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深入开展城市治理提升,全面推进居民小区环境提升行动工作,将龚大塘老旧小区综合治理水平提升年度重要工作。瞄准居民需求,通过 “一事一结” 的居民协商方式推进龚大塘小区改造,用实际行动阐释社区治理新模式。
项目开始之初,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就确定“在‘去行政化、去等级化、去指令化’的基础上探索平等参与的、民主决策的自治形态”的基调。为此,由街道社会服务中心牵头、街道领导参与、龚湾社区党委组织成立的社区“一事一结”协商议事会应运而生。在协商议事会上,物业公司人员、楼院长、老党员、志愿者和小区骨干们积极发言,为龚大塘小区的改造建言献策。
“一事一结”工作法
贯穿社区治理全过程
在龚大塘老旧小区治理项目中,“一事一结”协商议事会采取一事一提、一事一议、一事一办和一事一评的“一事一结”工作模式。比如小区自行车棚安装在哪个位置、小区停车位如何施划,小区监控放在哪个楼幢比较合理等,都要通过提议、办评等环节,将“一事一结”工作法贯穿龚大塘小区治理的始终。
提:居民提出意见——居民代表收集意见——居民代表在协商会上提出意见。
议:居民协商会议按照“一事一议”原则就提出的问题进行商议,并形成决议办法。
办:根据居民协商会议上形成的决议,具体办理相关事宜。
评:针对事情的办理结果给出反馈评价,为后续事务积累经验。
引入物业公司,让管理更专业
为了让改造后的龚大塘小区管理更有序,经议事会协商后,决定引入物业管理公司。物业管理公司入驻后为小区安装了蓝牙系统识别小区车辆进出,不让外来车辆占用小区停车位;为小区安装监控,提升小区的安全系数;快速解决小区内出现的其他问题等。物业公司的引入让龚大塘小区进入“人防、物防、技防”模式,做到“保洁、保绿、保安全”到位,巩固了小区的改造果实,让社区治理更有序。
龚大塘老旧小区改造中的“一事一结”议事工作法,通过社区协商会议,解决了居民关心的一点一滴小事,让居民成功“当家做主”,大大地提高了居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将小区转变为“共商、共建、共治和共享”的居民家园。居民群众有了“我的小区我做主”的自豪感,居民的加入,让社区的改造更接地气、更贴民心,也让社区的治理更具活力。
从景观到人文,居民幸福感倍增
在改造龚大塘小区的过程中,三孝口街道挖掘整理了关于合肥龚家的历史典故,并请本土漫画家榆木先生绘制出来,悬挂在小区粉刷一新的围墙上。漫步小区,品读这一幅幅简洁生动的画面,合肥龚家的故事跃然墙上。在墙上绘制小区的典故,除了能渲染浓厚的人文气息外,也让居民们了解历史,感受古人“谦让”“和谐”的邻里情,回归“社区就是家”“邻里一家亲”的社区治理初心。
龚大塘老旧小区改造后,一改往日“脏、乱、破、暗”的感觉,“蝴蝶效应”就此出现:闲暇时间居民再也不会像以往一样待在家里,不愿出门,而是三三两两地走出家门呼吸新鲜空气,感受大自然的气息,下雨天再也不怕一身泥泞。如今走进龚大塘小区,都能看到三三两两的人群坐在一起聊天、喝茶、下棋,居民的脸上展现出幸福的笑容。改造的成功得到了广大居民群众的肯定,赢得社区居民阵阵好评,大家都说,现在的龚大塘小区更像是一个“家”了。
社区协商模式初见成效
龚大塘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探索出的“社区党委+物业管理+居民代表”的“一事一结”社区议事模式,依托社区居民委员会实行自治管理,着力破解老旧社区物业管理难题。同时拓展流动人口有序参与居住地社区治理渠道,吸纳辖区更多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目前,龚大塘老旧小区的社区治理已初见成效,街道将总结归纳,为全街道老旧小区社会治理工作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