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乡村社工的见习日志

作者:谭利平

这是我第一次与大崇乡相遇。我初来时,只见满山遍野都是橘树,梨树。据说,这是脱贫攻坚的特色工程,也是老百姓们脱贫致富的行当。

当时,还没来乡政府时,我脑袋里就充满了各种幻想和想象。盼望着,盼望着,希望我们能赶快着手我们的工作。

领我们来的是乡政府的民政办的主任,一位和蔼可亲但却不怎么爱说话的叔叔。当时我们一路上有点尴尬,因为大家都不怎么说话。

后来,因为他要办事耽搁了回乡的时间。我们在路上折腾了很久很久,他还在路上请我们吃饭。这一路上的照顾让我们慢慢地就熟了。然后我们就开始寒暄几句。渐渐地,我发现他人很好,也很厉害,有很多值得我和我的小伙伴学习的地方。

当我们到达乡政府的时候,其实我是有点吃惊的。因为那个乡政府距洪江市实在是太远了,那个叔叔当时是带我们走的小路。那个小路弯弯曲曲,又很狭窄。一路颠簸,我都有点莫名地晕车想吐。在路上,我们还看到有很多的村民,在路上唠嗑,气氛很和谐,很融洽,很欢愉。

在颠簸中那个叔叔突然就把车拐进了一个小院子,然后说,乡里到了,可以下来了。我当时就是一脸懵,还有点怀疑。这真的是乡政府吗?然后看到站在门口的很多领导还有来接我们的社工黎姐,这才证明这确实是乡政府。

事实证明,这里条件真的很艰苦。他们所有留在这儿工作的人儿要么是因为怀着对家乡的一种眷恋,要么就是有无私奉献的情怀。

我们到了后,黎姐很高兴地接待了我们,并带我们安顿下来。她忙上忙下,带我们去领棉被,帮我们套被子啥的,反正七七八八的事情都帮我们干着。然后她带我们到镇上转了转,买了点日用品啥的,带我们熟悉一下这里。

她还说明天是赶集,可以领我们四处转转。然后她还和我们讲了村里的一些情况,让我们有了大概的一个了解。她说过几天领我们去参加一些走访活动,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社工的工作,积累经验。

同时,也去了解一下这里的民俗风情,去看看大崇乡的景色,也便于我们绘制那个老师布置给我们的资源图作业。哦,对了,她还问我们有多少作业任务要完成。到时候她会带我们去一个个搞完。

因为我们是大一学生,太难的也不会。所以就带我们做做简单的工作。我们很高兴地答应了。

确实,我感觉黎姐身上有着社工的情怀。她人真的很好。一出门就能和街坊们聊成一片。在乡政府里,还能无微不至地关照我们。因为我们这里是没有热水的,所以她让我们去她房间里洗澡。还跟我们说,如果晚上饿的话就打电话给她,她给我们开小灶。

她还准备了水呀什么的。就是怕我们晚上会口渴没有水喝。反正,一系列的事情让我觉得黎姐人很好,同时,我也觉得虽然这里仅仅只有黎姐一个社工,但是仅仅的一个社工在这里发挥的作用却是不可估量的。

最重要的是黎姐带我们去走访。当时,我和我的小伙伴跟着黎姐是去了一个爷爷奶奶家,那家真的条件极其艰苦,而且地理位置也有些偏僻。

因为那个奶奶本身就是残疾人然后瘫痪在床后又不会说话了。我听了爷爷和黎姐的对话。了解情况后,发现这是黎姐第三次来到这里了。她之前来这儿是为老人解决一些办证的材料申报问题以及来看望他们。

这次来是受爷爷的邀请做一下奶奶的思想工作。就是为了说服奶奶配合去做个残疾鉴定然后申请一个补贴,这样可以缓解家庭的压力。因为奶奶晕车然后路又远就有点不愿去鉴定。

但黎姐已经来来回回跑了很多趟向政府搞好了申报,上面批了1千元下来,只要搞好了材料递交上去就可以领到这笔钱。

当时我们去的时候,正是他们吃早饭的时候,爷爷帮奶奶喂着饭,黎姐拿纸巾擦了擦奶奶嘴边的残羹。因为黎姐确实人很好,也处处为他们考虑。

所以就在黎姐向奶奶阐述了一番后,并告诉奶奶说如果她同意的话就点头。因为奶奶不会说话而且瘫痪在床,行动不便。她当时是很吃力地点了点头。而且她们在聊天的时候(就是很简单的对话,奶奶只需要点头或摇头),我看到黎姐眼里的泪花要涌出了。说真的,我当时是为之震撼的。

因为既然选择了乡村社工,就肯定会遇到许许多多的类似的事,但是在经历了那么多还能保持这一份初衷和热忱的人真的不多,不多了啊!

虽然这里条件有些艰苦,但是黎姐还是选择坚守。以一份光,传递一份暖。生活中的一些这样的温暖总是能温柔了岁月,感动着人心。这也正体现着乡村社工微弱却又不可缺的作用啊!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