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晋阳街道晋阳社区党委书记李含荣事迹

武侯区晋阳街道晋阳社区党委书记李含荣接受采访

“我把11年的青春热血洒在晋阳这片热土!每一次站在这里,我都诚惶诚恐,因为还有很多工作没有做好……”这是李含荣竞选社区书记时所讲的心声。11年的社区工作,他收获了成都市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党组织书记等荣誉,当选了成都市十六届人大代表、武侯区第五届、第六届党代表。而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他总是觉得有太多的事情还没为居民做好,还有很多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

关注民生 夯实党建工作

针对晋阳社区居民多元化的文化需求,多层次的生活诉求。李含荣以党建为核心,以居民为主体,充分调动社区党员和居民的积极性,让党员在社区中发挥作用,让组织领袖的价值得到体现。

“社区的‘党员会客厅’和‘居民议事厅’为我们党员开展工作提供了畅通的渠道。”66岁的老党员王光文说。晋阳社区抓好“两厅”建设,设立了“党员会客厅”和“居民议事厅”。加强了基层党建,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做到了协助街道党工委抓好基层党建工作。以服务群众为核心,切实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关心居民 居民事无小事

作为基层的党务工作者,李含荣起着党委、社区和居民间的桥梁纽带作用。

居民王大爷家有两个养子,大儿子酒精中毒,先走了一步,由于老人过度伤心,加上年纪过大,李含荣亲自为他的大儿子穿上了殓衣,办了后事。王大爷费尽心力培养的二儿子,有了出息后开始不管王大爷。一直以来,王大爷都把李含荣当作自己的儿子,三天两头跑到他办公室聊天。

有一天,李含荣留意到王大爷已经两天没来办公室,便让社区工作人员上王大爷家看看。在敲门没有反应的情况下,工作人员强行进入,发现王大爷正瘫倒在地。李含荣把王大爷送往医院,并请社工照顾王大爷的起居,自己三天两头往医院跑。经过几个月的治疗,王大爷恢复了基本的生活能力,回家养病。可是,在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王大爷留下遗书,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信中他觉得自己给李含荣和社区带来了太多负担,觉得李含荣比自己的儿子还好,他甚至决定把所有的财产留给李含荣。

老有所为 自治功能得到回归

“李书记认识我们,社区里有几个低保户,家里是什么情况,住在哪里,他都一清二楚。每年他都要亲自上门慰问,有些居民的电话簿里,存的第一个电话就是‘李书记’。”家住晋阳社区的叶阿姨告诉记者。晋阳社区的老年人协会关注老年人福利,比如请医院对社区内60岁以上老人免费做身体检查,回复相关咨询。社区组织老人举办庆生活动,给大家提供感情交流的平台。李含荣在社区建立“民情气象站”和“志愿者服务站”,广泛收集居民需求、以居民自治为方向,深入推行民主自治,开展“自助互助”各类活动,探索民主自治管理新模式。让居民中的积极份子在社区中发挥作用,让社区自治功能得到回归。关爱丧偶老人 帮助走出阴霾

几年前,叶阿姨的老伴儿忽然走了,郁郁寡欢不愿出门。李含荣带着社区工作人员到她家里去把房子重新粉刷了一遍,帮忙换了新的家具等,尽量抹去以前的回忆。李含荣告诉叶阿姨,遇到问题都可以找他,电话24小时开机。并且,经常邀请叶阿姨参加社区的活动,做志愿者。通过跟外面接触,叶阿姨走出了阴影,变得热心社区公益事业。

在每年的青少年暑期班里叶阿姨担任辅导老师。为孩子们讲课成了她的一件大事,一件快乐的事。叶阿姨说:“是李书记带我走出了生活的阴影。他真正地关心我们老人,他比亲儿子对我还好。”

热心公益 培育社会组织

深化“社会组织孵化中心”和“暖心驿站便民服务中心”建设。为社区社会组织搭建集公益服务和便民生活服务的社区公共服务的枢纽平台,形成了“政府—社区—社会组织”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努力实现“小社区大功能”的美好愿景。

走到晋阳社区,有一个办公室格外引人注目—社会组织孵化中心,这是李含荣多年经验的产物。晋阳社区内的社会组织很多,把它们规范化管理后,能给社区带来巨大的力量。李含荣说:“社区要办的活动,可以交由某个组织来承办,社区会承担相应的经费。我们的孵化中心,会对这些组织进行妥善培训,让他们的内部管理运作更加优化。”专业对口 才能做好服务

在学习过程中李含荣发现,不管是国外还是国内沿海城市,他们的社区服务都已经达到了专业化的阶段。比如社区最常见的关爱老人服务,老年人家里的沙发怎么摆才不会影响行动?老年人出现不同的情绪应该如何疏导?这些都是有讲究的。要做好细致的服务,人多不顶用,得靠专业人才。所以晋阳社区的孵化中心应运而生了。李含荣建立起来的孵化中心,运作十分专业。一旦有社会组织想要进驻,都需审核通过。而孵化中心会从设备场地、小额资金补贴、能力培训提升等方面对其进行服务。辖区内的社会组织多了,居民的生活自然不会单调。比如在学雷锋月的时候,志愿者们会一起打扫社区院落的卫生死角。去敬老院关心孤寡老人,陪他们谈心,给他们捶背按摩。配合交警大队一起宣传交通安全知识。

目前在“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晋阳街道晋阳社区党委书记李含荣事迹”上有一条评论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