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参考人员
1.1921年7月中共一大(上海):
(1)成立中国共产党,通过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决议。
(2)由于当时对中国社会的性质以及由此决定的中国革命的性质、特点等缺乏明确认识,没有区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
2.1922年7月中共二大(上海):
(1)大会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区分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分清了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制定了第一部《中国共产党章程》,通过《中国共产党加入第三国际决议案》。
(2)但不懂得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3.1923年6月中共三大(广州):
(1)大会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采取党内合作的形式同国民党建立联合战线,以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2)但没有提出无产阶级应当掌握国民革命领导权的问题。
4.1925年1月中共四大(上海):
(1)大会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对民主革命的内容作了比较完整的规定。
(2)但对如何实现无产阶级的领导权,特别是对于如何正确处理在同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中的种种复杂问题,没有作出具体的回答。
(3)对政权和武装问题的极端重要性仍缺乏足够的认识。
5.中共五大(武汉):1927年4月27日—5月9日召开,会议实际上并没有解决挽救时局的问题。
6.八七会议(汉口):1927年8月7日召开
(1)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选出了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
(2)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3)八七会议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
7.中共六大(莫斯科):1928年6月18日—7月11日召开
(1)会议正确地指出中国仍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现阶段的中国革命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主义革命;
(2)但又认为“民族资产阶级是阻碍革命胜利的最危险的敌人之一”。
(3)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
8.古田会议:1929年
(1)会议通过的毛泽东起草的决议案,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
(2)明确规定了红军的性质,宣示“中国的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
(3)古田会议决议案的中心思想是要用无产阶级思想进行军队和党的建设。
(4)进一步确立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强调要加强政治工作。
9.遵义会议:1935年1月15日—17日召开
(1)集中解决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 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解决了政治路线问题;延安整风解决了思想路线问题)
(2)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3)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0.瓦窑堡会议(陕北瓦窑堡):1935年12月在瓦窑堡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1)提出了在抗日的条件下与民族资产阶级重建统一战线的新政策,批评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左”倾冒险主义、关门主义的错误倾向。
(2)会后毛泽东作报告,系统阐述了这一新政策,阐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可能的分化,强调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彻底解决了联合民族资产阶级的问题,完成了党的政治路线的转变。
11.洛川会议:1937年
(1)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强调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关键在于使已经发动的抗战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
(2)为此,必须实行全国军事的总动员、全国人民的总动员;
必须改革政治机构,给人民以充分的抗日民主权利,并适当改善工农大众的生活。
(3)会议强调,必须坚持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在敌人后方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在国民党统治区放手发动抗日的群众运动。
12.六届六中全会:1938 年
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这个命题。
13.六届七中全会:1945年
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决议》是一个重要文件。
它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对党的历史及其基本经验教训作了总结。
(1)对毛泽东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杰出贡献给予高度评价,肯定了确立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的重大意义。
(2)《决议》对以刘少奇为代表的党在白区工作的正确路线作了肯定。
(3)《决议》详尽地阐述了党内历次机会主义路线,特别是王明“左”倾错误的表现和严重危害。
(4)党的六届七中全会标志着整风运动的胜利结束,为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在思想上作了充分准备。
14.中共七大(延安):1945年4月至6月召开
七大对毛泽东思想作了科学的概括和阐述,并把其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15.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西柏坡):1949年3月召开
(1)制定了党在全国胜利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指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
(2)毛泽东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16.七届三中全会:1950年
确定了当时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中心任务是要在三年左右的时间内,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
17.中共八大(北京):1956年9月召开
(1)大会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①当前国内的主要矛盾(非阶级矛盾):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即先进的社会制度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它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大会对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分析是正确的,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系,但八大确定的路线并未能坚持下来。
(3)陈云在发言中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
18.十一届三中全会(北京):1978年12月召开
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19.中共十二大(北京):1982年9月召开
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制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纲领。
20.十二届三中全会:1984年
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21.中共十三大(北京):1987年10月召开
(1)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完整地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制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2)制定了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和奋斗目标,制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3)第一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行系统的概括,也标志着邓小平理论轮廓的形成。
22.南方谈话:1992年
(1)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2)阐明了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重要论断。
(4)提出判断改革开放和各项工作成败得失的“三个有利于”标准。
(5)强调加强党的建设。
(6)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和前途。
南方谈话是邓小平理论的集大成之作,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当时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邓小平理论也逐步走向成熟。
23.中共十四大(北京):1992年10月召开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24.中共十五大(北京):1997年9月召开
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概念,并将其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25.中共十六大(北京):2002年11月召开
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总结概括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条基本经验,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26.中共十七大(北京):2007年10月召开
强调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27.中共十八大(北京):2012年11月召开
把科学发展观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和总任务,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科学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明确提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以及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28.十八届三中全会:2013年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29.十九大:2017年
(1)大会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